自动冷滤点试验器,也被称为自动冷滤点测定仪,是一种用于评估液体在低温下过滤性能的仪器。其通过将待测试液体在特定温度下过滤,并测量过滤时间来确定其冷滤点。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其冷滤点以下时,其中的溶解物会变得更加粘稠并形成颗粒,这些颗粒会阻塞过滤器并延长过滤时间。因此,通过衡量过滤时间,可以确定液体的冷滤点。
自动冷滤点试验器广泛应用于石油、化工、电力、商检、高校、科研等领域。在石油工业中,冷滤点是评估车用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指标;在航空工业中,航空燃料的冷滤点也是一个关键参数;在化学工业中,某些特殊化学品需要在低温下储存和使用,因此它们的冷滤点也需要被测试。
1、环境与设备检查
确保实验室温度在5℃~45℃,相对湿度≤85%,避免强气流或热源干扰(如空调出风口、加热设备旁)。
检查设备电源连接是否稳定(AC220V±10%、50Hz),避免与大功率设备共用电路。
确认主机、抽滤器、制冷系统、压力平衡装置等部件完好,管路无泄漏或堵塞,传感器(如PT100测温元件)连接牢固。
2、样品准备与预处理
按标准(如SH/T 0248、ASTM D6371)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,避免污染或分层。含流动改进剂或添加剂的燃料需注明,以便分析结果时参考。
确保样品温度接近室温(避免过热或过冷)。若样品浑浊,需过滤除去机械杂质,但不得改变其化学性质。
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抽滤器,液面高度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(通常距上口约10mm),避免气泡产生。
3、参数设置与启动
温度范围设定:根据样品预期冷滤点,设置制冷温度范围(仪器支持室温~-70℃),通常需低于预估冷滤点5℃~10℃,确保达到足够制冷深度。
压力范围设定:设定吸滤压力为0~2kPa(常用1.96kPa),压力分辨率为1mmH₂O,通过电子精密压力平衡系统自动校准。
计时功能设定:设置单次测试时间(如60秒,分度1秒),确保符合标准中“每分钟抽滤20mL”的流速要求。
启动制冷系统:开启压缩机制冷,仪器自动控制冷却介质与试样的温差,确保降温速度均匀稳定(如1℃/min)。
4、压力平衡与吸滤操作
当样品温度降至接近预估冷滤点时,启动真空泵,维持设定压力(如200mmH₂O),观察试样通过滤器的情况。
若1分钟内通过滤器的试样不足20mL,此时的温度即为冷滤点。仪器内置精密微机自动记录温度与时间,避免人为判读误差。
5、结果读取与设备复位
检测结束后,仪器自动停止降温并在屏幕上显示冷滤点温度。
关闭设备电源,取出样品杯清理干净,方便下次使用。
若需重复测试,确保设备完q复位(如关闭抽滤开关使吸量管内试样快速回至试管内)。
6、操作注意事项
压缩机操作规范:每次启动压缩机组后,非紧急情况需运行10分钟再关闭;关闭后需等待10分钟方可再次启动,防止设备损坏。
安全防护:压缩机制冷过程中,冷槽表面温度极低,需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直接接触造成冻伤。
通风要求:测试含易挥发溶剂的样品时,需在通风橱内操作,防止有害气体积聚。
重复性测试:同一试样需至少重复测试2次,结果差值应符合标准要求(如SH/T 0248规定重复性误差≤2℃)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
